很多人可能會誤解,以為卡了一個部門幹部、社團職務,就擁有了所謂的影響力、領導力,這些充其量只能說是「權力」,不能混為一談。
但這兩者之間確實有他看起來相似之處,因此人們很容易混淆。因為掌握權柄之人,確實比較容易調度資源、找到人協助處理事情,但為什麼人們會願意聽從差遣,並不是因為你的個人特質或魅力,而是因為那個「職稱」,當有一天卸下了這個「職稱」,很有可能就順間失去了過去一直以為擁有的影響力與領導力。
所以回過頭來看,真正能令到我們擁有權柄的,其實是個人的修養、人格特質、待人處事的出發點與價值觀… 等等的。
這樣講起還好像也很攏統,簡單來說,在我擔任教練的期間,我和總教練曾有過一次對談,討論到底什麼是「格局」。那時候的我對這個名詞沒有特別的概念,我猜想應該是知識量、生活的經驗、玩過的國家數量… 等等的。但我的總教練都一一的打槍我,說都不是好的答案。最後當然我就問了他這個關鍵問題,那到底什麼是格局呢?
那時候他跟我說的格局,其實就是一般人認知的影響力與領導力,因為一個有格局的人,看得遠、看的廣、看得深,所以能做出與常人不同的判斷與決策,而有格局的人的決策,不會只顧慮到自己的利益、與感受。更直觀一點的說,格局的展現,就在於**「願意為多少人的生命負責任」。**
「願意為多少人的生命負責任」
「願意為多少人的生命負責任」
「願意為多少人的生命負責任」
永遠記得當時的這一句話,在我耳邊嗡嗡響著好一陣子, 因為那時候的我,雖然已經擔任教練超過10年,但教練的形式都是屬於一對一的方式進行,所以我長期的習慣就是只對出現在眼前的那個人,在我們有緣分碰面的這個當下去為他的生命站出立場。
而這位總教練,他是某間外商公司的總經理,他的台灣分公司有兩百多位員工。當這句話從他的口中吐出來的時候,我感覺他的身形在我面前彷彿變高大了,那是一種很特別的體驗。我可以從他的言行中,明顯地感受到他對旁人的在乎與用心,是那種一視同仁的慈悲與關懷。
在那個當下,我確實有種冥冥的感受,如果他邀請我做些什麼事情,我很有可能下意識就答應。我與這位總教練素味平生,都是來這個中心當志工,彼此的生活上沒什麼交集更沒有商務往來的利益關係,那一刻,我體驗到這才是真正的領導力跟影響力。
幾年過後的現在,回頭去看,身旁開始會有一些人想要跟我一起幹些大事,每次想到都覺得非常感恩,但我想這也與我顧問公司的價值觀「為彼此創造價值、與企業打造團隊」,以及內部員工的信條「客戶第一、公司第二、個人第三」有關。當我及夥伴展現這樣的態度來進行所有策略的設定以及落實在行動上時,所謂的領導力、影響力,在無形中就慢慢的擴散出來了~ 這部分非常感謝那位總經理、總教練帶給我的體悟。
那麼到底該怎麼養成領導力與影響力呢?用白話的方式來說,根源都在於態度上:
首先是尊重每個人都有他的強弱項、個體差異,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夠做到同理、包容、聆聽、關愛;
同時,保持中立的態度沒有偏見,也才能夠接受他人的反饋,虛心的不斷自我調整與提升。
最後是身先士卒,願意主動積極、以身作則的去為團體、大眾謀福利,指出善的方向,提供有具體解決方案的建議。
這些建議可以成為提升願意照顧人的態度和格局的起點。通過培養這些品質,可以建立起更積極、支持和照顧他人的態度。
但當然,我們一次不可能照顧太多人,在組織管理學上有提到「控制幅度」的概念,一個專業的經理人,同一天最多只有辦法跟 7個人深度的對談。但如果有還要照顧的小孩、爸媽… 等等的,那麼就得要從 7人的數字中扣掉。總之,正常來說,一個人在不熟練專案管理的狀態下,大概就是 3個人。
也就是說,不論想要對多少人的生命負責任,只要專注對 3個人認真的付出與帶領,過程中讓他們也收到什麼是領導力與影響力,並從而啟發、養成這樣的內在態度與人格特質,那麼影響力就會用 3的倍數開始用等比級數的方式擴散。自然我們就能夠為越來越多的生命負責任了。
在這樣的過程中,從自己的修身開始,慢慢扎根,再與夥伴一起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像漣漪一樣的擴散出去。先成就一個人,讓他成為夥伴,再跟夥伴一起成就一群人,再讓這群人一起變成夥伴,就這樣不斷的裂變下去,最終自然能夠成就大事。
One Muse 的理念也是這樣,我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成就想要成為的自己。One Muse 要與你和其他的人一起,傳世兩千年,讓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幸福自在的生活。